新聞最近不斷播放日本核能電廠輻射外洩的畫面,讓世人想起烏克蘭的車諾比核災,我在上個學期的法政報告有聽過關於這方面的簡報,其實最具殺傷力的是伽瑪射線,它可以穿透厚達20cm的鋼筋混凝土塊,車諾比核能電廠廢墟現在已經被用鋼筋混凝土弄成一個外觀如同棺材般的圍阻體永遠地罩起來,方圓30km都不能接近。
日本這次核電廠危機幾乎一發不可收拾,死守電廠的那五十人不畏死的向著反應爐外露的燃料棒灑水降溫,他們注意著不要讓溫度一次降得太快,以免溫度過低再次造成爆炸,這景象很像電影K19的一幕(根據事實改編的)編號K19核子潛艇在水面下也是因為反應爐爆掉,輻射外洩,本來艇內的二十幾人死了近一半,艙裡預備的罐頭食物和飲用水被輻射汙染當然也全都不能吃了,剩下的那六七個人除了等死之外什麼都不能做,在如此絕望的環境下,他們的生命如同風中殘燭,只能在警鈴嗡嗡作響的潛水艇艙內苦中作樂,直到死亡。
我國中時看到電視上演這部電影,覺得電影的結局很淒涼,從此這一幕就深深烙印在我的腦海,或許是當時剛好學到這個章節,對照現在看到日本的這樁核災變,志願死守核電廠的那五十人處境跟電影裡很像,核能真的安全嗎?
雖然它很方便,但我可不敢說它很乾淨,因為核廢料就是個很「髒」又很麻煩的東西,用完了還不能像一般廢料裝個桶子隨手一丟就沒事,核廢料一直是國際間爭吵不休的議題。
媒體提供日本不良紀錄的部分,雖然日本在生活教育和紀律方面做得很紮實,可是訊息也不一定那麼地透明化,舉國皆然,但我很佩服日本的一點是他們面對如此巨大的災害還能這麼沉著冷靜的應對,換作是臺灣早就亂成一團了,日本的媒體在守望新聞、安撫人心這一點做得很成功;我倒是不擔心輻射塵侵襲自己,我比較該擔心的是身體受到藥物的侵害,最近的我鬧了嚴重的腸胃炎,整天上吐下瀉到虛弱地倒在床上,醫生開了會影響神經的藥物,每次我一吃下去就會開始抽搐、精神恍惚到根本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爸爸說若藥效不夠,我還很可能會演變成重症,最後死於細胞激素風暴。
受過原文學校課本上科學訓練的思維,我面對這人人恐慌的議題顯得鎮靜,因為我知道慌也沒用,保持鎮定並且評估風險才是最應該做的,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生態學課本上有一專欄寫「風險評估」,也是我最喜歡的一段,其中有一條是「不要被媒體炒作所影響」,我一直很喜歡這句話,要隨時保持冷靜的思緒才能活得好。
電視上說最近搶購碘片,我覺得沒什麼必要,第一個,輻射塵根本就還沒有飄過來,第二個,就臺灣的飲食習慣而言,一天吃10g的鹽巴(有多鹹?)已經攝取到足夠的碘可以保護甲狀腺,就算輻射塵真的飄過來,身體還是有辦法承受,如果連這一丁點兒劑量都無法承受,那做電泳實驗(紫外線燈和ETBR會破壞DNA)、做核實驗的人怎麼辦?
說了這麼多,我還是要在這裡呼籲大家保持冷靜,審慎判斷。
- Mar 19 Sat 2011 08:50
日本核災變有感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