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我大學學姊來臺北找我出去走走,我們行一種「無地圖黑白走」的方式玩,學姊說想要去臺北後火車站逛逛,我們找了好一段時間才走到後站,整條街什麼都賣什麼都不奇怪,我們一路走一路逛,不時的停下來走進某些店家晃個一圈再出來,到傍晚的時候,我們經過一家儀器行,我說:「學姊學姊,陪我看一下這家吧!」
我們走進店裡,我環視一圈,覺得被一種久違的親切感填滿了,我看見店裡最高的架子上放著一臺顯微鏡,請求店員讓我試用,那是一臺單筒的複式顯微鏡,算是比較基本的初階款,我無法臨時製作玻片標本測試該顯微鏡的性能,店員拿來一片蕨葉的永久玻片讓我試用,我把玻片放上載物臺,打開電燈的電源開始使用,用掃瞄鏡找到目標後,我轉動物鏡倍率和調節輪調整焦距、燈光亮度,可以很清楚的看見標本內的胞器,我又開口問了價錢,店員說是2500元,這已經是我多方打聽到最便宜的價錢了,而且還能看得那麼清楚,我的思緒進入評比階段。
店裡還有其他性能更好的顯微鏡,也就是有油鏡、雙筒的型號,我以前在學校用的那一種,雖然我也非常心動(用習慣這種型號),但價錢一點也不可愛,實在讓我糾結不已,雙筒、有油鏡的顯微鏡跟我看上的2500元的複式顯微鏡價錢就差了3000~6000元,也就是說,雙筒有油鏡的型號價位大約在6000~8000元之間,解剖顯微鏡更不用講了,沒有一萬塊是帶不回家的。
早在打算買顯微鏡時,我就有多方打聽,網路上的價格最便宜的也要四千多,我高中老師知道我想買顯微鏡,便建議我可以考慮的型號和價格,同學也加入建議的行列,我其實很感動,因為他們是真的知道我的需求,也幫著我多方打聽,看見儀器店就多少去打聽一下,就我所有用過的器材們,最貴的就是顯微鏡了,我不忍心跟店員殺價,因為我曉得這已經是最低的價格了,沒辦法再往下殺,我去別家買還不見得有這價格,我考慮了一陣子還是決定買了。
店員拿了臺新的給我,他們是用保麗龍箱和紙箱做包裝,據他們說這種基本款的不配木製的鏡箱,若配箱子的話,價格會立刻三級跳,我心想那些雙筒的會貴的原因,除了性能以外,更多的是因為品牌,鏡臂或是鏡座一旦掛上蔡司等大廠名的話,價格也是三級跳,我這個最初階又無牌的小廠顯微鏡,2500元幾乎可以說是最基本的價格了。
扛著一臺顯微鏡到處晃是體力活,回到家之後,爸媽做出幾樣家常小菜招待學姊(我事先有打給媽媽說有請學姊吃飯,請他們準備4人份的飯菜)已經好久沒請同學朋友到家裡吃飯的我,這次在毫無壓力的情況下邀請她到我們家吃飯,雖然我因為買顯微鏡被他們唸,但是我今天很開心,我買到我一直想要的實驗用品,對我而言,顯微鏡是需要的,它是我的好戰友、好夥伴,相關耗材我也都有,最重要的是,我以相對便宜的價格買到需要的顯微鏡,已經很幸運啦~